1.冊ê基本資料

 

  冊名:亞細亞的孤兒

 

  作者:吳濁流

 

  出版社:草根

 

2.內容介紹:

 

    

    胡太明在中日甲午戰爭戰敗,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後,出生於鄉間的胡氏望族。太明的祖父胡老人是學者,在太明長大後,胡老人將他送入私塾學習四書五經。彭秀才是太明的老師,以傳播漢學作為思想的反抗。不久彭秀才受某書房的聘請,便將私塾關閉,胡老人失望之餘,只好自己親自教授太明。後來一位國民學校教員說服太明的祖父讓太明改入公學校,接受新式教育。但是家庭的舊觀念無法認同新風氣,使太明和家庭之間產生了裂痕。認真的太明後來考上了師範學校,畢業之後,當了鄉間公學校的教員。然而,日、臺教員間存在著很深的芥蒂,日、臺教育的不平等及公學校學生犯錯被施以暴力制裁讓太明對教育產生了質疑,而他也體會到日本人和臺灣人之間的距離,所以遲遲無法對心儀的女教員內藤久子表達心意。後來校長知道此事,便將久子調往他校,太明的心也因此枯萎凋零。日、臺職員間的暗鬪加劇,太明雖然不願過問,卻又被牽扯其中,現實的矛盾令他無法承受。後來一位曾訓導與校長吵了架,他說:「真正的『日臺平等』是不應該有偏見,也不應該有色彩的!」便離職留學去了。太明受到震撼,又因久子的離去,他毅然決定赴日留學。

 

    到了日本,新文化的進步讓太明埋首於書香之中。但是留學生們都奔走於政治運動,他因為沒有參加而被孤立。在物理學校畢業後,回到臺灣,想找工作卻四處碰壁,因留過學,反而受到社會的冷嘲熱諷。不久碰到黃舊同僚,就在他的農場裡工作。那段時間過的很愉快,可是後來農場遭製糖會社搾取而破產,太明再度失業。後來胡老人的死、分家問題、社會政策的問題及母親遭會社社員毆打等煩擾,太明無法抗爭,憤而離開台灣前往大陸。

 

    在大陸,太明見識了社會現實的一面,上海的乞丐群、妄自尊大的西洋人、盲目崇西的女人……等,他為此感到失望又憤慨。赴南京途中,與淑春巧遇,後來淑春成為他的學生,並與他交往,最後結婚。但婚後,他才發現心愛的妻子,是一個近乎荒謬的新時代女性,說話頭頭是道,但自己卻從不實踐。而且沉溺於開放思想,奔走於政治運動、麻將、跳舞等,毫不在乎太明內心的感受。婚姻生活帶給太明苦多樂少,女兒的誕生並沒有讓淑春對家庭多一些付出。中日戰爭爆發之際,因太明台灣人的身分曝光,被認為是間諜,他被逮捕、幽禁,幸得學生幫助才得以重獲自由,回到臺灣。

 

    剛登陸,就受到跟蹤。只要是到過大陸的臺灣人,都被認為有間諜的嫌疑。回到故鄉,沒有任何事情讓太明滿意。哥哥埋頭於新體制,致力於皇民化運動,幫著官方欺負鄉民,太明雖然心裡反對,卻也無可奈何。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對廣東作戰時,他被強徵去做軍屬。目睹戰爭殘酷的他,精神受到強烈刺激而病倒,被送回台灣。健康慢慢恢復的同時,戰爭也越演越烈,日本對台灣人經濟搾取便罷,還開始精神方面的壓榨,太明的母親病倒後沒多久就去世了。這使太明的生存意念降到最低點。

 

    後來迫不得已,太明進入統制糧食的機構工作,那裡風氣給他的感受只有貪腐。有一天在茶室碰見故友佐藤,談話後使太明離職的心志更加堅定,於是他便和佐藤一起辦雜誌。然而,戰勢越來越不利下,物資缺乏使得雜誌也無法維持下去。佐藤似乎已看見未來,便決定回日本為新局面作準備,太明知道想挽留是不可能的了。

    某日中午,太明的弟弟志南躺在擔架裡被送回家,志南是被「勞動服務隊」徵召到某地去做工的,由於勞動過度而病倒。當地醫護設備差,志南是因為無法救治了才被送回。之後的救治仍無濟於事,志南還是走了。太明眼睜睜看著弟弟死去,全身開始發顫,這是一種深刻震撼著靈魂深處的痛。太明曾以為努力可以改變命運,但弟弟的死,讓他了解做了很多事情還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不得已還是要向現實妥協。悲憤過度,太明最後發瘋了。

    胡太明在中日甲午戰爭戰敗,臺灣割予日本了後,出生柢鄉間ê胡氏望族。太明ê祖父胡老人是學者,在太明大漢了後,胡老人將伊送入私塾ha̍k-sip四書五經。彭秀才是太明ê老師,伊以傳播漢學作為思想ê反抗。無外久彭秀才受某書房ê聘請,就將私塾關起來,胡老人失望之餘,只好家己親自教授太明。後來一位國民學校教員說服太明ê祖父予太明改入公學校,接受新式教育。但是家庭ê舊觀念無法度認同新風氣,使太明和家庭之間產生了裂痕。認真ê太明後來考上了師範學校,畢業了後,做一位鄉間公學校ê教員。但是,日、臺教員間存在著很深ê芥蒂,日、臺教育ê不平等及公學校學生犯錯予施以暴力制裁予太明對教育產生了質疑,伊嘛體會tiò日本人和臺灣人之間ê距離,所以遲遲無法度對心儀ê女教員內藤久子表達心意。後來校長知影這件代誌,便將久子調往其他ê學校,太明ê心嘛因此枯萎凋零。日、臺職員間ê暗鬪愈來愈深,太明雖然不願過問,卻又予人牽拖其中,現實ê矛盾予伊無法度承受。後來一位曾訓導和校長冤家,伊說:「真正ê『日臺平等』是無應該有偏見,也無應該有色彩!」就離職留學去了。太明受到震撼,又因久子ê離去,伊毅然決定去日本留學。

 

    到了日本,新文化ê進步予太明認真柢讀冊。毋過所有ê留學生攏總為了政治來走傱,伊因為無參加所以予人孤立。柢物理學校畢業了後,tńg-到臺灣,袂揣空缺煞四界碰壁,因為留過學,顛倒受社會ê恥笑。無外久遇到黃舊同事,就柢伊ê農場內面做空缺。係段時間過了真歡喜,可施後來農場予製糖會社搾取耍破產,太明再度失業。後來胡老人過身、分家問題、社會政策ê問題共阿母予會社社員摃等煩擾,太明無法度抗爭,憤而離開台灣前往大陸。

 

    柢大陸,太明見識了社會現實ê一面,上海ê乞丐群、kiau-ngōo ê西洋人、盲目崇西ê女人……等,伊為此感到失望又憤慨。袂去南京途中,與淑春巧遇,後來淑春成為伊ê學生,並和伊交往,最後結婚。但結婚了後,伊遮發現心愛ê妻子,是一個近乎荒謬ê新時代女性,說話頭頭是道,毋過家己施從來毋捌實踐。而且沉溺柢開放思想,走傱柢政治運動、麻將、跳舞等,毋捌關心太明內心ê感受。婚姻生活帶予太明苦多快樂少,查某囝出生並無予淑春對家庭加tsi̍t-kuá付出。中日戰爭爆發ê時,因太明台灣人ê身分煏空,予人認為是間諜,伊被逮捕、幽禁,好佳哉學生幫助才會當重獲自由,tńg-到臺灣。

 

    剛登陸,就受著跟蹤。只要是去過大陸ê臺灣人,攏予人認為有間諜ê嫌疑。tńg-到故鄉,無任何代誌予太明滿意。哥哥埋頭柢新體制,致力柢皇民化運動,幫著官方欺負鄉民,太明雖然心裡反對,卻嘛無可奈何。盧溝橋事變爆發了後,日軍對廣東作戰時,伊予強徵去做軍屬。目睹戰爭殘酷ê伊,精神受著強烈刺激而破病,予人送回台灣。健康慢慢恢復ê同時,戰爭嘛愈來愈嚴重,日本對台灣人經濟搾取著煞,也袂開始精神方面ê壓榨,太明ê阿母破病了後無外久就過身了。這使太明ê生存意念降到尚低點。

 

    後來迫不得已,太明進入統制糧食ê機構工作,hia-ê風氣予伊ê感受只有貪腐。有一天柢茶室遇著老朋友佐藤,談話了後使太明離職ê心志更加堅定,於是伊和佐藤一起做伙辦雜誌。然而,戰勢愈來愈不利之下,物資缺乏使雜誌嘛無法度維持下去。佐藤敢若已經看見未來,便決定回日本為新局面作準備,太明知道想袂挽留是無可能了。

 

    某一工中晝,太明ê小弟志南躺柢擔架予人送回厝,志南是予「勞動服務隊」徵召到某一个所在去做工ê,由於勞動尚超過而病倒。當地醫護設備bái,志南是因為無法度救治嗟予人送回。了後ê救治仍無濟於事,志南嘛是走了。太明目睭金金看著小弟死去,全身開始發顫,這是一種深刻震撼著靈魂深處ê痛。太明曾以為努力會當改變命運,但小弟ê死,予伊了解做了真多代誌嘛是袂有任何結果,不得已嘛是要向現實妥協。悲憤過度,太明最後起痟了。

 

3.心得:

 

    

    生存在被殖民的時代裡,人們很容易為自己該扮演什麼角色而感到無所適從,就是所謂的角色認同問題。臺灣人不被殖民的日本認同,日臺平等只是口號,日本統治下的日本人和臺灣人有極為不平等的待遇,皇民化政策只是日本準備在中國發起全面性的戰事,極需大量資源,而說服臺灣民眾為天皇犧牲。

 

    太明出生在日治時代初期,祖父要他學習漢學,但是時代變遷,他得拋棄別人認為腐舊的思想,學習西式的教育制度,可是這造成了內心新舊觀念產生矛盾。因為種族的不同,臺灣人永遠低日本人一階,太明和久子之間是沒有可能的。到日本留學,日本人的優越心態看不起臺灣人,不能說自己是臺灣人,只能假裝自己是從中國來的;到大陸任教,也不能說自己臺灣人,當時中日關係緊張,往往會被當成間諜。臺灣人在文化上是屬於中國的,但受日本殖民,所以政治方面是屬於日本的,可是不管到了哪裡,臺灣人都不受尊重和承認,身分認同上產生許多矛盾。原本以為日治時代的臺灣人只是受到日本人不公平的對待,結果連中國人都不歡迎臺灣人,臺灣人像是被拋一般,成為孤兒。

 

    太明在小說中是極具正義感的,他不會同流合污,但是很多時候,即使心裡非常的不平,迫於現實的無奈,也不能做出什麼,只能妥協,這讓他對理想跟去實踐間,充滿了矛盾。理想與抱負常常因為現實環境逼迫,而被無情摧毀。

 

    在這本書裡看到了不同民族間的戰火,也看到了臺灣人不能互助的悲哀景象。故事中還提到了太明的妻子只會用嘴巴說不會做,既然要提倡新思潮,那也要付諸行動,鼓譟了大眾就放著不管,最沒責任感。

    期許自己富有民族精神,不要像故事中那些幫著日本官員來欺負臺灣人的人。然後,說出來的話就要負責,「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生存柢予人殖民ê時代內,百姓真容易為著家己愛扮演啥咪款ê角色而感到無所適從,這就是所謂ê角色認同問題。臺灣人無予殖民ê日本認同,日臺平等只是口號,日本統治下ê日本人和臺灣人有非常不平等ê待遇,皇民化政策只是日本準備柢中國發起全面性ê戰事,逐需要大量資源,嗟說服臺灣民眾為天皇犧牲。

 

    太明出生柢日本時代初期,祖父愛伊學習漢學,但是時代咧變,伊著愛拋棄別人認為腐舊ê思想,學習西式ê教育制度,可是這造成了內心新舊觀念產生了矛盾。因為種族ê無仝,臺灣人永遠低日本人一節,太明和久子中央是無可能。去日本留學,日本人ê優越心態看不起看袂起臺灣人,袂當說家己是臺灣人,干焦會當假做家己是對中國來;去大陸教冊,嘛袂當說家己臺灣人,當時中日關係緊張,往往會予人當作是間諜。臺灣人柢文化上是屬於中國ê,但受日本殖民,所以政治方面是屬於日本ê,可是毋管到了佗位,臺灣人攏不受著尊重和承認,身分認同上產生tsio̍k-tsuē矛盾。原本叫是日本時代ê臺灣人只是受著日本人不公平ê對待,結果連中國人攏不歡迎臺灣人,臺灣人像是親像予人放sak仝款,變成孤兒。

 

    太明柢小說中是極具正義感,伊袂同流合污,但是真多時陣,即使心裡非常ê不平,逼於現實ê無奈,嘛袂當做出啥咪,只會當妥協,這予伊對理想跟去實踐間,充滿了矛盾。理想與抱負常常因為現實環境逼迫,而被無情摧毀。

 

    在這本冊看著了不同民族間ê戰火,也看著了臺灣人不能互助ê悲哀景象。故事中嘛提著了太明ê妻子只會曉用嘴巴說袂曉做,既然袂提倡新思潮,嘛愛付諸行動,鼓譟了大眾就放著不管,尚無責任感。

    期許家己富有民族精神,勿親像故事中係幫著日本官員來欺負臺灣人ê人。然後,說出來ê話就愛負責,「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梦のカケ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